米乐(中国大陆)科技有限公司-米乐官方(M6平台)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米乐M6科技有限公司
酶制剂咨询热线:0851-84851962
最新公告:
米乐M6官方网站|30年专注工业酶定制生产,20000㎡生产基地,5000吨年产能,服务全球30国客户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米乐资讯 > 公司动态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
添加时间:2025-08-22

  8月18日至22日,由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新’动江苏——2025外媒看江苏”采风活动先后走进南京、无锡、盐城、连云港,来自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家媒体记者,通过镜头和笔触,记录江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果,沉浸式感受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8月18日,“新动江苏”首站走进南京。外媒记者们先后走访了具身机器人应用中心(华夏机器人)、天创机器人、图灵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代表性点位,“沉浸式”感受“未来”已经悄然出现在南京的许多研发机构、创新企业和应用场景之中,并正在开始改变世界。

  产业强市又是靠什么?是固守传统支柱产业的“压舱石”,还是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破局突围?南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点,推动“南京制造”向“南京智造”跃迁。

  从具身智能机器人感知人类情感的细腻交互,到特种机器人挑战工业极限的硬核突破;从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技术领跑全球的生物科技,到AI赋能全链条的智能应用落地,南京正以“向新向质”的实践诠释产业强市的深层逻辑。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产业的交融,更是一次城市竞争力的重构:当传统支柱产业与软件信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同频共振,南京正在用创新生态的“乘数效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本。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图1)

  今年3月,中国(南京)软件谷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中心正式启用,这是行业内首个基于真实交互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及应用中心,填补了国内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场景数据采集的空白。作为此次采风活动的首站,外媒记者一行走进了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应用中心,近距离感受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魅力。

  应用中心内,一款名为“夏澜”的女性形象的机器人引起了外媒朋友们的赞叹。“夏澜”有着类似女性的柔和面部设计,能读懂人的心理或者心情,理解人的喜怒哀乐,感知人们更加细微和丰富的情感与认知状态,还能通过眼神交流与面部表情表达与人“真实”互动,更绝的是“她”在说话的时候可以做到口型与发音一致。除此之外,“她”还具备丰富的通用知识,言之有物且有一定的行业深度;具备流畅的交互性,是交互的核心。

  在参观过程中,华夏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介绍,华夏机器人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互动大模型算法及智能硬件的研究,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是行业内推动AGI机器人商用的排头兵。在应用场景方面,华夏机器人规划了六大核心场景,如展览讲解、接待引导、智慧康养、儿童教育、仿生IP和智慧家庭。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图2)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种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企业。在2025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天创的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首次公开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走进天创机器人展厅,外媒朋友们看到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特种机器人,从消防机器人到工业巡检机器人,从物流机器人到水下作业机器人,不一而足。

  四轮/履带式底盘驱动适应复杂地形,腰部折叠设计可展开触达离地3米作业对象,16种末端工具自主切换响应各类任务,8小时续航满足大时域越野工作需求。从外形上看,“天魁1号”确实没有完全仿真,而是做了更具功能性的变形,但在舍弃“更像”的“进化”方向的同时,却成功走上了“超人”化的“进化”路线——目的只有一个:做一些人所不能做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或更出色地完成人的工作。

  天魁1号一经发布,就奠定了其“全球首台防爆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地位。而市场也证明,专注于4D(偏远、危险、肮脏、重复)场景应用的特种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大刚需板块,2022年天创年交付机器人刚突破1000台,油气化工防爆类机器人产品占据近半市场份额;而到了2024年,天创已经在500多个重大能源设施上部署了超过5000台机器人。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图3)

  在诺唯赞生物,外媒朋友们看到了一家专注于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体外诊断技术的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变革。

  “阿尔茨海默病(AD)可以进行血液检测了!”诺唯赞讲解人员展示着企业最新研发生产的阿尔茨海默病六项血液检测试剂盒说。2024年4月,该试剂盒获批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检测标志物p-Tau217和神经丝蛋白轻链NfL两个指标均是国内首家,而p-Tau217指标更是领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获得准入,实现商业化应用。

  上游生物原料是诊断的“芯片”,长期被外资垄断,而诺唯赞的使命就是突破封锁。2012年3月,任教于南京大学生物工程系曹林博士携手几位师兄弟创办诺唯赞生物科技,创业初期仅有13位员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亦即专注于诊断“芯片”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诺唯赞先后进入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等业务领域,已推出包含高通量测序建库系列、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Bio-assay等多个系列的生物试剂以及包含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神经系统等9个系列的POCT诊断试剂。

  在技术平台方面,诺唯赞构建了四大核心技术平台:蛋白质3D工厂、抗体精准捕手、蛋白爆款制造机和检测多面手。蛋白质3D工厂可定向改造600+种酶,胶原蛋白专利提升表达量(2025年新授权);抗体精准捕手通过单B细胞平台+AI2周筛选抗体,结合力提升数百倍;蛋白爆款制造机实现规模化重组蛋白制备,哺乳细胞表达量3~12g/L,单批产量50kg;检测多面手的量子点联检技术灵敏度达20pg/ml,8分钟出结果。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图4)

  在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外媒记者们看到了AI技术如何为机器人产业注入创新动力。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由清华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4月合作共建,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及众多青年专家团队领衔。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姚期智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2025年6月29日,在由清华大学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南京市栖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主办的2025交叉智能前沿交流活动上,图灵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全新架构的图灵易智产品体系。这也是此次参观的重点内容之一。

  作为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机构,图灵研究院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核心技术的研发,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参与的“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健康管理”三大项目成功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2021年“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图灵易智通过整合算力、模型、工具、行业知识,打造了覆盖AI全链条的产品体系,其底层支持稳定高效的ECS云,基础层提供从模型训练到部署一站式生产线,工具能力层既能快速搭建创意,也能针对复杂任务作出有效应对,顶层针对司法、交通、政务、电力等各大行业,提供了即插即用快速定制化解决方案,全面加速智能应用落地。

  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自落地南京栖霞区以来,一直扎根南京、服务产业,在汇聚人才、探索前沿、孵化企业、投资项目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围绕图灵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形成了图灵生态圈已集聚人工智能科技企业83家,涉及AI+医疗、AI+金融、AI+教育、AI+城市、AI+安全等领域,在多个人工智能赛道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产业强市靠什么?外媒采风活动首站走进南京(图5)

  众所周知,南京有四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石化和电子信息,“三重一轻”构成了南京产业大船的压舱石。这固然没错,但事实上,除了这四大支柱产业,南京更在一众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上高歌猛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猛精进,成绩卓著。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产业成绩中的含“高”含“新”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8%,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将数据对齐到具体产业板块,能“观测”一个个令人惊喜的“新质”产业集中爆发: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营收分别完成5200亿元、2500亿元,圆满实现“双过半”;

  产业强市、向新向质,南京早已谋划力赴。“南京立足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系统构建高能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完善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同向发力科教名城和产业强市建设。”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表示。

  2023年,南京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成立产业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今年3月,南京成立了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及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低空经济(航空航天)6个产业专班,形成“1+4+6”工作体系,凝聚攻坚突破合力。

  近日,南京印发《南京市2025年产业攻坚任务清单》,进一步集聚全市攻坚力量,力争实现全年“打造1个万亿级、1个5000亿级、1个3000亿级、3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攻坚目标。

  南京产业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不但在眼里心上,更在手中脚下,行则将至,为则可成。拿此次外媒采风行考察调研点位所属的产业板块来说,2个点位属于机器人领域、1个点位属于生物医药领域、1个点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南京属实是吃了不擅营销、没有流量的亏,且不说它上半年达到近200亿元的产业规模,也不说南京本土成长起来的埃斯顿连续7年把工业机器人做到了出货量全国第一(去年出货量突破3万台、产值突破170亿元),就拿此次考察的两个机器人企业来说,华夏机器人致力于拟人化方向、天创机器人则专注于特种机器人的替人、“超能”方向,属于各自领域的“种子选手”。

  在顶层设计方面,南京立足产业基础和核心优势,先后迭代出台了《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2024-2026、2025-2027,为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和打法举措,进一步构建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推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

  南京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核多翼”的产业布局,“一核”即打造江宁开发区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多翼”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雨花台区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鼎鼎大名”的是它的软件产业,2024年产值直逼3000亿元,新增软件企业350家,独角兽瞪羚企业达6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400家,数量均为城区第一。

  而近年,雨花台区在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异军突起,此次考察调研的两家机器人企业,都属于该区。特别是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了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昂首挺进“国家队”。

  再说图灵研究院所在的栖霞区。作为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板块之一,栖霞区近年亦在人工智能领域风生水起。近年来,栖霞板块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场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构建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中国(南京)智谷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规模位居南京市各板块首位,2025年一季度实现核心产业收入同比增幅8.54%。

  一日考察,四个点位,一场“蝶变”愈发清晰:南京制造,正在变得更“聪明”、更“高新”,更正在转变为“南京智造”,成为城市品牌的“金名片”,也成为链接未来的强大支点。米乐(MILE)-官方首页米乐(MILE)-官方首页